中国琵琶网(www.1pipa.com)编辑整理:1956年,上海民族乐团出访联邦德国,乐团在演奏完《春江花月夜》时,音乐厅内掌声雷动,演员们接连四次谢幕。但观众们仍不尽兴,接着全体欢呼长时间地敲打椅子来表达他们情不自禁的喜爱心情,这是德国民族最热烈的一种欢迎方式。是啊!《春江花月夜》这首用优美旋律勾勒出的山水音画,是那样的令人心醉,那淡雅深远的意境,是那样地叫人梦魂颠倒,可是,你知道这首曲子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?
原来,还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,上海“大同乐会”举办演奏会时,柳尧章听了著名琵琶演奏家汪昱庭先生演奏琵琶古曲《浔阳夜月》,为其神韵而怦然心动,遂将它改编为民乐合奏曲,并易名为《春江花月夜》。从此我们可以想象到,汪先生演奏那精妙绝伦的《浔阳夜月》所给予柳尧章先生叩击心灵的至深感悟。如今《春江花月夜》这首优美的使人荡气回肠的中国乐曲,已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熠熠明珠。而它的诞生,迫溯其源,难道没有汪昱庭先生的劳迹吗?

汪昱庭与弟子李廷松
汪昱庭先生,又名汪敏,号子夷,1872年生于安徽休宁。十三岁时就到上海,在南市花衣街一家棉布店当学徒。汪先生幼时在家就喜欢吹箫弄笛,在花市街时,恰与琵琶浦东派弟子王惠生为邻,常听王惠生弹琴,为其美妙的声音所倾倒,常梦想有朝一日能拜其为师,心愿足矣。一日,汪昱庭弄到了一把旧三弦,大着胆子去请王惠生老师教他,王先生见他态度诚挚,明伶俐,就劝他改学琵琶,他日定有成就。微信搜索公众号:“民乐大师”,民乐大师是中国琵琶网旗下公众号哦,欢迎关注我们。
听王先生这么一说,汪昱庭当然求之不得,从此就拜王惠生为师,操起琵琶来了。在王惠生老师的认真教导下汪昱庭的琵琶技艺与日俱增。他白天做工,晚上练琴到深夜。他到郑州收购棉花,天天晚上在旅舍也不倦练琴。一次他在旅舍弹琴,碰到一位琵琶手,两人相互切磋,彼此视为知音。客人遂授汪昱庭推、吟、打、擞等技巧。临行并以《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》三卷相赠,以作纪念。汪昱庭大喜过望,从此孜孜矻矻研习不已。
辛亥革命时,汪昱庭在国民革命军谭延闿部下任职,献身民主革命,后因洪宪称帝,复弃官从商。后又当过恒丰纺织局棉纺部经纪人、华商纱布交易所新亨花号经理,业余仍潜心钻硏琵琶艺术。汪昱庭出身平民,为人心怀豁达,诚挚坦白,对于学问琴事,更是虚怀若谷,不耻下问,艰苦跋涉,遍求名师。他早年发蒙于王惠生先生,后又师事浦东派琵琶传人陈子敬大师,为陈子敬精深的左右手的独到功夫所折服,因而苦心探索,尤得陈子敬所奏的《平沙落雁》《淮阴平楚》(即《十面埋伏》)之妙谛。
汪昱庭又与平湖派殷纪平相识,趁殷纪平在上海叶园琵琶会教授琵琶的机会,向殷学习《浔阳夜月》等曲子。汪昱庭就这样兼收并蓄,拜访浦东、平湖诸派名家,汲取其所长,最后终于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。1920年汪昱庭受聘于“大同乐会”教授大套琵琶,影响巨大。(未完待续)